【农业模式】四种模式十个案例,带你了解生态农场
生态农场作为一种创新的农业发展模式,近年来备受关注。它依据生态学原理,通过科学规划与合理建设,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性,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四种常见模式和十个生动案例,深入了解生态农场的魅力与实践。
01种养循环生态农业模式
种养结合是生态农业中的重要模式,通过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相互协作,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
#案例一:鱼菜共生-北京市怀柔区东方尚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在该合作社,池塘上方种植着各类蔬菜,池塘下则养殖着鱼。蔬菜采用无土栽培方式,长势良好。养鱼的水经过过滤,成为富含有机肥的 “营养液”,通过管道输送给蔬菜;而蔬菜吸收养分后的水,又再次成为适合养鱼的优质水源,如此形成了一套自给自足的小生态系统,既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又减少了环境污染。
# 案例二:稻鸭共生-广东阳西县300亩示范田
阳西县打造的 “稻鸭共生” 示范田,在同一块土地上,同时开展种植与养殖。鸭子在稻田中觅食,不仅能吃掉水稻叶片背部的害虫及虫卵,减少农药使用,其粪便还能作为天然有机肥料滋养稻田。鸭子在水中的游动,加速了水稻对养分的吸收,改良了土壤通透性。这种模式实现了稻鸭互利共生,带来了高产、高效且无污染的生态种植效果,实现了一块田的双重收益。
02立体农业生态循环模式
立体农业生态循环模式充分利用空间与资源,通过不同物种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合理配置,构建起高效的生态循环系统。
# 案例三:“鱼-桑-鸡”模式
此模式下,池塘内养鱼,塘四周种植桑树,桑园内养鸡。鱼池淤泥和鸡粪为桑树提供丰富的肥料,蚕蛹与桑叶用于喂鸡,蚕粪则作为鱼的饲料。桑、鱼、鸡之间形成了紧密相连的生态循环,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多产业协同发展。
# 案例四:“兔-沼-果”模式 蒙阴县
蒙阴县凭借丰富的林草资源以及果树和养殖条件,将蜜桃种植、长毛兔养殖与沼气建设有机结合。利用树落叶加工成饲料喂养长毛兔,兔粪进入沼气池发酵,产生的沼气用于做饭、照明,沼渣沼液则成为桃树优质的有机肥料。这一模式不仅提升了果、兔产业附加值,还减少了化肥使用,提高了果品品质,达成了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 “双赢”。
# 案例五:“果-菌-肥”模式 蒙阴县
蒙阴县将百万亩林果每年产生的大量果树枝变废为宝。先将果木果枝粉碎制成菌棒菌袋,用于菌种培养出菇,之后利用 “废菌包或细小果木枝条 + 畜禽粪便 + 微生物菌剂” 的轻简化堆肥技术,制成生物有机肥还田。该模式最大限度地优化了资源利用,避免了化肥过量使用导致的土壤酸化问题,构建了可持续的农业生态循环。
03废弃物再利用模式
该模式着重于对农业废弃物进行多级循环利用,将上一产业的废弃物转化为下一产业的宝贵原材料。
# 案例六:以沼气为纽带的模式
将畜禽养殖场排泄物、农作物秸秆、农村生活污水等作为沼气基料处理,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供农户使用,沼液、沼渣则作为优质有机肥用于农田。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标准农田地力培肥等工作,探索 “一气两沼” 综合利用模式,形成了上联养殖业、下联种植业的生态循环农业新格局,有效减少了废弃物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 案例七:以秸秆为纽带的循环模式
通过构建 “秸秆 - 基料 - 食用菌”、“秸秆 - 成型燃料 - 燃料 - 农户”、“秸秆 - 青贮饲料 - 养殖业” 等产业链,实现了秸秆的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这不仅解决了秸秆任意丢弃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还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机肥料、清洁能源和生物基料,推动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案例八:日本循环农业模式
在爱东町地区,油菜生产后,遗留的油渣经堆肥或饲料化处理,成为优质的有机肥料或饲料;同时回收废弃食用油,加工处理成生物燃油。在菱镇,小规模下水道污泥、家禽粪便以及企业的有机废物被投入发酵设备,产生的甲烷气体用于发电,剩余废渣经固液分离,固态成分用于堆肥和干燥,液态成分处理后再利用或排放(排放时已基本对环境无害)。此外,菱镇还对厨房垃圾统一收集处理制成有机肥。这种模式实现了废物的高度资源化和无害化。
04多功能、多要素融合型生态农业模式
该模式将农业与多种功能、要素相融合,拓展了农业的发展空间与价值。
# 案例九:苏州震泽镇
震泽镇以丝绸文化为特色,围绕蚕桑产业,打造了集农业观光、工业旅游、美食体验、生态休闲等元素于一体的绿色经济产业链。政府给予蚕农生态补贴,使桑农在良好生态中获益。同时,建立太湖雪蚕桑文化园,作为中国首个以蚕桑文化为主题的特色生态园,吸引了大量游客。震泽镇的丝绸产业集群效应不断增强,形成了完整的养蚕、抽丝、生产、经营、服务产业链,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与乡村振兴。
# 案例十:“中国鹿乡”西丰
西丰县依托当地特色农业资源优势,优化农业内部种养殖结构,发展 “互联网 +” 农业、生物医药等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借助鹿养殖第一产业优势,将鹿养殖业向生物医药、保健品、绿色食品等鹿产品加工产业延伸,并利用旅游资源开发休闲农业、农耕文化等特色体验项目,打造生命健康产业园。互联网为鹿产品销售开辟新渠道,发展订单农业,推进鹿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通过以上四种模式十个案例,我们看到生态农场在实践中展现出了丰富多样的形式与强大的生命力。从种养循环到废弃物再利用,从立体生态到多要素融合,生态农场正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探索出一条条可行之路,为实现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着重要力量 。
人物A 回复
这是回复
人物B 回复
我回复你了
人物A 回复
回复已收到